高考刚刚结束,马上又要迎来大学生的毕业季了。新一批的大学生都属于90后🍊,有着他们这代人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所谓隔行如隔山,隔代有鸿沟啊!80后的我已不懂90后的世界,那身为60后🛃、70后的家长们了解你们90后大学生子女的想法吗?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吧🤾🏿♂️! |
近两年,90后大学生逐渐毕业,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哪些因素影响其就业👆🏼?中国社会科意昂社会学研究所“高校在校生与毕业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项目组于2013年🧎➡️、2014年连续进行了调查,2014年的数据与2013年的数据相比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这里以2013年6月-10月对12所高校1678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为例进行分析。
略超三分之二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其它部分毕业生延迟就业选择继续求学 数据显示,略超过三分之二的本科毕业生(约68%)进入了劳动力市场,绝大多数能找到工作。另外接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其中绝大部分人继续求学✝️。
越高层次学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的比例越高🎅🏻,越低层次学校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的越多 不同层次学校的毕业生对本科毕业后的出路选择有不同的偏好。重点本科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推迟就业的比例最高🧑🏽🍼,他们当中有25.3%的人已经考上研究生,另外12.8%的人复习准备考研而不打算就业✋🏻。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的比例明显低于重点高校💆♂️,16.3%已经考上研究生,另外10.2%复习准备考研而不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的比例远远低于本科毕业生,他们考研的可能性很小,但有一些人会选择考试升入本科⚒,不过比例很低,只有0.8%的人通过考试升入本科👧🏼,3.7%的人在准备考试升本。
女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比例高于男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中找工作的女毕业生多于男毕业生 社会上流传着女毕业生找工作比男毕业生更困难的说法,从数据来看😟,女毕业生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比男毕业生高🧎♀️➡️。73.5%的女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而男毕业生的相应比例(69.1%)明显低于女毕业生。男毕业生“已考上研究生”(17.5%)和“还在复习准备考研”(9.5%)的比例则比女毕业生高(12.5%和9%)⛔。这与以往人们的一般印象相左,通常人们认为,由于女大学生就业难和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女性本科毕业生更可能选择考研而推迟就业💏。目前女大学毕业生数量多于男毕业生,如果女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高于男毕业生,那么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工作的女毕业生数量肯定多于男毕业生。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失业率最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最低🤦🏻、失业率最高 如果按通常计算就业率和失业率的方法来估计🪘,在毕业两个月之后(9月底),接受调查的12所高校2013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2.4%,失业率为17.6%🚵🏽♀️。但不同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失业率差异很大。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0.5%,失业率为19.5%👷♂️🤸🏽;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7.7%,失业率22.3%🫒;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9%;失业率为8.1%😹。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最好🏋️♂️,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最大。这与以往人们的普遍印象截然不同,通常认为越好的学校就业机会越多,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最困难,不过这种印象在慢慢改变🕓。
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是初职月薪远低于本科毕业生🗽。12所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找到工作的重点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的平均税后月薪(不含福利、不含公积金等)为4497元🏄🏻♀️,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237元,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2237元🧩。
城乡生源的就业差异:出身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最困难 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2%)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81.2%)。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最大7️⃣,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87.7%)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69.5%)相差18.2个百分点👩🏼🦰💦,而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则分别为5.2和6.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最为困难,其失业率高达30.5%😓,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城乡出身背景差距也很明显📄,城市家庭毕业生更易于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与此同时🤹🏼♀️🤦🏼,城市家庭出身毕业生的平均初职月薪(3443元)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835元)。不过,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普通本科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月薪(3505元)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851元)高654元🧚♂️。在重点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中🫅🏿🥁,这种差异则不太大。
党员身份并不一定有助于就业,但有助于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目前高等院校在校生申请入党的积极性很高,尤其在一些以文科专业为主的学校或院系,超过80%的高年级学生申请入党,甚至有些班组几乎全班学生都递交入党申请书。调查显示,党员身份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有积极作用🤣👱🏻♂️,但是,对重点本科毕业生就业没有明显作用,对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似乎是反向的作用。不过🚏🗜,虽然党员身份不一定有助于提升就业率,但是明显有助于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毕业生进入这两类单位的比例远远高于非党员毕业生。在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党员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为7.8%和22.9%3️⃣,而非党员进入这两类单位的比例则只有2.3%和6.7%。在进入国有企业方面,党员毕业生的优势没有显现,相反,非党员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21.3%)略高于党员毕业生(19.9%)。
“拼爹”与“拼学”:家庭背景和学业能力对能否找到工作没有影响,但对于能否进入体制内就业有影响 激烈的就业竞争衍生出一个负产品——“拼爹”现象在大学生就业中显而易见🪧。但是有资本能够“拼爹”的毕业生是少数人🧓🏼🤟,绝大多数毕业生仍需要依靠个人能力争取就业机会🧒🏻。为了能比较分析“拼爹”和“拼学”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基于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我们列出了家庭背景(包括父亲职业、父亲文化和父母月收入)和个人学业成绩与能力(GPA成绩或专业课成绩、外语水平、兼职和实习经历、社团活动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等)🍐👨🏽🦳,对于“能否找到工作”、“能否进入体制内就业”(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和初职月薪水平的影响。初步结论是:想要进入体制内就业,“拼爹”是有帮助的;想要获得较高收入的工作,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个人能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月收入和个人学业成绩(GPA和专业课成绩)对于找工作和找收入高的工作都没有显著影响。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显示🧝🏼,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的经济资本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获得和职业地位获得的积极影响远没有家庭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那么大,这导致一些“富二代”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成为失败者而只能啃老👝。学业成绩不能有效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的现象也值得关注,它表明大学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有所脱节。
找工作的最主要途径还是要依靠个人能力 尽管“拼爹”现象随处可见,但找工作时依靠父母亲属关系帮助的人仍然是少数。12所高校2013年应届毕业生对“找工作的最有效途径”的选择🍟:76.9%的重点本科毕业生、68.4%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和61.6%的高职毕业生都认为“参加用人单位招聘或招考”是“找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只有约十分之一的毕业生认为“请亲友帮忙找工作”是“找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当然,参加用人单位招聘的毕业生也可能同时通过父母社会网络找关系,但招聘还是要靠个人能力🧑🏽✈️🏄🏿。 |
上一篇🧖🏽♀️: 俞敏洪👧🏼:对未来不要抱太大希望
下一篇🏋🏽♂️: 大学生求职四大常见陷阱大盘点